董事長的話

       在過去沒有「電子耳」的時代,聽障者只能選擇進入啟聰學校,學習手語表達,在社會上成為永遠沉默沒有聲音的弱勢族群。但「電子耳」的問世,讓他們能夠恢復正常聽能用語言溝通,回歸主流教育體系。有鑒於此,我於民國74年自澳洲引進單頻的Cochlear Implant,並將其命名為「人工電子耳」,此名稱沿用至今,因此有人稱我為電子耳之父,而電子耳也由早期的單頻發展到目前的24頻,開刀對象由初期的成人到現在已下降至不滿二歲的幼兒也可接受植入手術。

由於一個電子耳近六十萬,雖然植入後可終身受用,很多人卻因龐大的費用而失去良機遺憾終身。因此在民國87 年,我決定籌設財團法人黃俊生電子耳基金會,希望藉由社會大眾的力量,來幫助需要植入電子耳的聽障者。基金會成立以來,已幫助許多聽障者順利植入電子耳,並藉由多次的活動及電子耳說明會,讓大眾對於電子耳有更多的認識,在88年8月基金會週年慶時,台塑企業王永慶董事長更捐贈了400套電子耳,提供給適合的聽障者植入,由於植入電子耳年齡越小復健效果越好,因此目前長庚醫院的補助以6歲以下兒童為優先。

但對於超過六歲的聽障者而言,有很多在童年時因為電子耳尚未問世、當時植入手術有年齡的限制、家庭經濟問題…等種種因素,而無法在最佳年齡時植入電子耳,以目前政府與民間補助皆以兒童為主的狀況下,他們成為被忽略的一群。事實上,即使超過六歲,只要是長期配戴助聽器、有持續語言訓練的聽障者,若能在術後積極復健,其效果亦相當良好,針對這群求助無門的聽障者,基金會希望能夠結合社會大眾的力量,解決他們的經濟問題,讓他們也能植入電子耳,不再受限於聽障而喪失正常的競爭機會;另外不需植入電子耳的輕、中度聽障者,以及聽力退化的年長者,常因為錯誤的觀念、或者配戴不合適的助聽器,不但聽力沒有改善,更造成他們生活上的不便,基金會也希望擴大服務的範圍,為這些聽障者盡一份心力,而不只侷限於電子耳的植入者,因此我們需要更多的參與及支持。

從事耳鼻喉科醫療工作至今已近40 年,國內外對於我在醫術及學術研究上的肯定,更付予我神聖的使命感,也因此讓我決定要為聽障者多盡一份心力,尤其當我聽到裝上電子耳的小朋友叫我一聲「黃爺爺」的時候,那份欣慰與溫馨,更讓我深刻地感受到即使再多的榮耀與肯定,都比不上病患重獲健康時的喜悅所帶給我的快樂。雖然已有許多聽障者因植入電子耳而重獲新「聲」命,但需要植入電子耳的聽障同胞還有很多;對於電子耳的功能及聽障者應該如何治療與配戴助聽器,仍有許多人缺乏正確之概念與了解,今後基金會將加倍努力,以改善這些現況,提高聽障者的生活品質與尊嚴,同時祈盼政府及社會各界能夠更重視聽障同胞的心聲與需要,共同為他們加油。

財團法人黃俊生電子耳基金會捐助辦法

郵政劃撥帳號:19238696

本基金會於收到捐款後,將儘快寄上捐款收據,該收據可抵當年度所得稅

E-Mail信箱:tshuang@adm.cgmh.org.tw

 
 

財團法人黃俊生電子耳基金會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嚴禁刪改 © 2004 CIF. All Rights Reserved

會址:105 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199號5樓   服務電話:(02)27199921  傳真:(02)27193658   網址:http://www.cif.org.tw